柔佛颍川陈氏公会 Theng Chuan Tan Clan Association Johor (Tan Clan Johor)

颍川郡

三君郡 至德郡

起源颍川

祖宗陈胡公

源出淮阳洛阳的姓

当今中国第五大姓

约有人口六千三百万

 

据《史记·陈杞世家》记载,舜在当天子之前,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,女英嫁给他,他们居于妫纳(妫水弯曲的意思),生下的小孩便以水名为姓氏,姓妫氏。舜死。传位给禹,禹封舜的儿子商均於虞(在今河南虞城县北),后来虞国“或失或续”。商朝末年,商均的三十二代孙遏父(又称阏父)投附周国,担任陶正(官名),因制陶技艺精湛,深得姬昌,姬发父子欢心。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,追封先贤遗氏,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太昊之墟陈(今河南淮阳),建立侯舜陈国,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祠,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妫满为妻。妫满死后,谥 号为胡公,故又称胡公满,这就是陈姓的血缘始祖。今河南淮阳县柳湖旁便由陈胡公墓。因护城河水侵蚀墓址,以铁锢之,故俗称“铁墓” 。陈国早期是中原地区的大国,后由于政治腐败,国势很快便衰落下来。公元前479年,楚惠王以兵北伐,杀陈国最后一位国君陈闵公,灭掉陈国,在陈国故地置县。

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於楚,陈国共传二十世,二十六代君王,历时五百八十八年。亡国后的陈国子孙,以原国名为本姓,就是陈氏。此即唐代林宝《元和姓纂》 所云:“陈,妫姓,亦州名,名太吴之墟,画八卦之所。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於陈,后为楚所灭。以国为氏。”

清代学者张澍《姓氏寻根》在讲陈姓来源时说:“舜后胡公妫满之后,公子完奔齐为陈氏。” 那么,“公子完奔齐”是怎么一回事,公子完是不是陈姓第一人呢?据《史记·陈杞世家》及《田敬钟完世家》记载,陈国第十二位国君陈桓公死后,其弟佗勾结舅父蔡侯,里应外合,杀太子免而自立,是为陈厉公。厉公好色,曾多次到蔡国寻欢。太子免的三个弟弟跃,林,杵臼,为报杀兄之仇,同蔡人商量好,乘厉公去蔡之机,用美人计杀厉公,立跃,是为利公,利公立五个月卒,立中弟林,是为庄公。庄公七年卒,少弟杵臼立,是为宣公。宣公晚年欲立宠姬生的儿子款,於公元前672年杀原来立的太子御寇。陈厉公的儿子完(称公子完),在陈国任大夫,同御寇很要好,因惧怕祸及自己,立即逃到齐国(都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监淄北),“以陈字为田氏” ,称田完。田完被齐桓公认为工正(管理工匠的官),死后谥为“敬仲” ,故又称田敬仲。敬仲为何要以田为姓,史家说法不一。东汉应劭说:“始食采地於田,由是改姓田氏。”但宋人郑樵,清人张澍都说:“齐无田邑” ,故应劭的说法似难以成立。综合《史记·正义》与《索隐》的解释,其改姓的原因应是:“敬仲既奔齐,不欲称本国故号” ,又“陈田字声相近,遂以为田氏” 。由此可见,公子完(即敬仲)奔齐后并非以陈为姓,而是姓田,自然也不是第一个姓陈的人,司马迁为其立传时题为《田敬仲完世家》便是明证。《史记·陈杞世家》虽然两次在公子完前冠以“陈”字,即“齐桓公欲使陈完为卿” ,“齐义仲欲妻陈敬仲” ,但那是相对齐国而言,指陈国的“完”或“敬仲”,并非“姓陈名完”之意。

田完(敬仲)的子孙,世代任齐国大夫,卿,相,至十世孙田和,夺取姜姓齐国政权,建立了田氏齐国,又传八君一百八十四年,至十六世孙田建时,被秦始皇所灭。期望田建有三子:长子升,次子桓,先后改姓王氏;三子田轸。这支由田姓改成的陈氏,比以国为氏的陈氏晚两百多年,但二者却同出一源,即两支的血缘始祖都是陈国的开国之君妫满。

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,也出自河南,即《魏书·官氏志》所载;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,将随前的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。

据陈氏族谱及相关史书记载,陈国灭亡后,陈氏曾多次外迁,如公子衍迁至阳武户煽乡(今河南兰考县境),公子全温逃到晋(今山西)等。但是,支系清晰,繁衍昌盛的是以陈轸为始祖的颍川陈氏。陈轸的儿子陈婴,秦时任东阳令使,孙子陈余位成安君,曾孙为陈轨。轨的四世孙陈愿有四子。第三子陈齐又有三子,其长子陈源,字仲弓,东汉时人,在陈氏族系中是个很关键的人物。他曾入大学就读,后任台丘长,党锢之祸被连,为解脱别人,他自请囚禁,党禁解,居乡不士,常为人排忧解难。有一年闹灾荒,盗夜入室,躲在屋梁上,他发觉后,喊来子孙,正色教训道:“人不可不自勉,不善之人,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於此,梁上君子者是矣!”行窃者大惊,自投於地,磕头请罪。他令送绢两匹放归,从此全县无盗窃事件。“梁上君子”的典故即出于此。陈源有三子,即实,则,邃。陈实的六个儿子也很有名望,尤其是长子陈纪,四子陈甚,与陈实合称三君。曾作为封建道德的典范而图像百城。陈甚的玄孙陈伯,於西晋末建兴年间渡江,居典阿(今江苏丹阳)新丰湖,其孙陈世达人长城令,徙居长城(今属浙江)下若里,传十世而有陈谈先,陈霸先(即陈武帝),陈休先。陈霸先在南朝梁认征虏将军,受封陈王,於557年代梁称帝,国号陈,建都健康(今江苏南京),陈国历五帝三十三年,於589 年为隋所灭。此期,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,使陈姓遍布长江与粤江之间。其中,宜都王陈叔明的十世孙陈环,在唐朝任临海令,为避难迁至福建泉州仙游县。陈环第五子陈伯宣隐居於江西庐山,其孙陈旺於唐文宗太和六年(832年)徙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,成为江洲“义门”陈氏开基祖。陈旺以孝治家,世代相传,历时二百二十三年,形成一个拥有三千七百多口人,三百多处田庄,前后十九代同居共炊的庞大家族,直至宋仁守嘉祈佑七年(1062年)由皇帝派人协助拆迁,才分散於十六个省的一百二十五个地方。

陈氏徙居福建,最早在西晋末,即《闽书》所云:“永嘉二年,中原板荡,衣冠始入闽者八族,所谓林,黄,陈,郑,詹,邱,何,胡是也。”但是,影响最深远的却是在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的两次南迁福建。唐高宗总章二年(669年),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(胡公满的六十八世孙)任岭南行军总管,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“蛮撩啸乱”,因寡不敌众,退守九龙山,朝廷又派陈政的哥哥陈敏,陈敷率领军校五十八姓组成的援兵,去闽途中,陈敏,陈敷卒,其母魏氏代领其众入闽。凤仪二年(677年)四月,陈政卒,由其二十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,经过九年战争,局势平定后,於垂拱二年(686年)报清朝廷批准,设置漳州郡。据《漳州府志》记载,陈元光“卒众辟地置屯,招徕流亡,营农积栗,通商惠工,使漳州一带,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”因之被后人尊为“开漳圣王” ,其子孙称为“开漳圣王派”,成为闽,粤,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。台湾现有陈圣王遍五十三所,这显示台湾同胞防崇敬陈元光。在就是颍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邑,唐中宗时进士,官至太子太傅,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,迁至建安同安,又徙漳州南厢山,其子陈夷行,唐文宗时任宰相。陈邑的裔孙陈洪进,宋初曾任宰相,封南康郡王,其两个儿子文福,文灏分别仁泉州刺史,漳州刺史,他们子孙兴旺,在福建发展成为“太傅派”陈氏,尊陈邑为“南院”始祖。陈氏入粤,始于南宋。北宋未年,金兵南侵,中原士族大批南迁,陈实后裔陈魁率族九十三人移居福建宁化,上杭,至其曾孙二郎,三郎再迁至广东程乡(今梅州市),后散居大埔,兴宁,长乐,龙川等县。陈氏入台,始于明,清之际。福建国安仁陈永年,随郑成功入台湾,郑经时官至东宁总制使,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,设立学校,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。从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三百年间,陈氏又有许多人前往台湾,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即有二千余口,因而使陈氏成为台湾第一大姓,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,与林姓共有“陈林半天下”的美誉。

陈氏移居海外,以入越南较早,至宋代人数更多,有的成为安南(今越南)王朝的重臣。其中,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(陈日煚),於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,传八世十三王,历时一百七十五年,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,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。陈氏移居日本,始于明初,大多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,后有的在流球群岛落户。明,清以后,闽,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,有许多人出海谋生。例如,福建永春人陈臣留,於乾隆十八年(1753年)到马来西亚经商,后又率领亲族百余人迁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。另有一些人分别迁至菲律宾,泰国,印度尼西亚和美,英,法,加拿大,澳大利亚等国家,分布相当广泛。

陈氏的郡望有颍川,汝南,广灵,下邳,东海,河南;堂号一种是以地名命名,即以郡望为堂号,还有一种是以嘉言懿行命名,有德星,德聚,绳武,存诚等。

在历史的场长河史,陈姓人才辈出,彪炳於史册者数不胜数,公元前209年,阳城(今河南登封东南)人陈胜,领导九百名戊卒,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,曾在陈(今河南淮阳)建立张楚政权。西汉有在惠帝,吕后,文帝三朝任丞相的陈平,还有抗匈奴名将陈汤。东汉有法律学家陈宠,“忠义老臣”陈蓄,文学家陈琳。西晋有史学家,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。十六国时,前赵人陈安,组织武装反抗前赵统治,322年称凉王。北魏时,有泾州屠各胡(匈奴的一支)武装起义领袖陈瞻称王,年号圣明。唐代,陈实有三人任宰相,还有文学家陈子昂,陈鸿,诗人陈陶,大将陈玄礼;浙江农民起义女首领陈硕真曾呈文佳皇帝。五代,宋初有著名道士陈搏。北宋有音韵学家陈彭年,诗人陈师道,医学家陈自明。南宋有思想家,文学家陈亮,诗人陈兴义,学者陈傅良,画家陈居中,藏书家陈振孙。元末,湖北沔阳人陈有谅称帝,建都江洲(今江西九江),国号汉,年号大义。明代有旅行家陈诚,学者陈献章,陈建,画家陈道复,散曲家陈泽,音韵学家陈第,戏曲作家陈兴郊,外科学家陈实功,文学家,书画家陈继儒,史学家陈邦瞻。明末画家陈洪绶,善画人物,侍女,评者为其力量气局在唐演,仇英之上,也工花鸟,草虫,兼能山水,与崔子忠齐名,有“南陈北崔”之称。明,清之际有思想家陈确,散文家陈贞慧,小说家陈忱。清代有陈宏谋,乾隆时历任陕,湘,苏等省巡抚及湖广总督,任职期间兴修农田水利,提倡植树,养蚕,种山薯,成效显著,是一位很有政绩的地方官;陈化成历任总兵,提督,1842年六月英舰进犯吴淞口时,督部猛烈发炮,击伤英舰多艘,后率孤军奋战,与所属官兵英勇战死,写下可歌可泣一页。清代还有诗人陈恭君,陈文述,文学家陈维松,陈沉,女文学家陈端生,经学家陈奂,陈立,陈乔枞,学者陈寿祺,陈礼,水利家陈潢,医学家陈修园,篆刻家陈豫钟,陈鸿寿,金石学家陈介祺。近现代,陈姓更是人才济济,分布在诸多领域。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著名人物有;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天华,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,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,陈延年,无产阶级革命家,军事家陈毅,陈庚,杰出马克思主义者,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之一陈云(原名廖陈云),全国人大副委员陈叔通,国民党CG系首领陈果夫,国明党行政院院长陈诚。在文化艺术方面突出成就的人物有:近代文学家陈衍,诗人陈三立,陈去病,画家陈衡珞,戏曲音乐家陈彦衡,京剧作家陈墨香,戏剧,电影艺术家陈波儿(女)。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建树的人物有:现代史家陈演袼,陈桓,道家学者陈樱宁,学者陈望道,林学家陈嵘,植物学家陈焕庸,数学家陈建功,陈景润,生物学家陈桢,寄生虫学家陈心陶。

旅居海外的陈姓华侨,以及居住在港,台,澳的陈姓同胞,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,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。例如,明代琉球有爱国华侨陈申,清末菲律宾有为华人争得权利的陈谦善,近现代美国有造福桑锌的陈宜禧,而最著名的人物是新加坡的实业家,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。陈姓还有许多人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,仅被列入“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”的就有三十八人,包括泰国的陈有汉,陈弼臣,陈天爵,陈如竹,陈龙坚,陈德树,陈兴勤,陈景镇,陈威峰,陈卓豪,陈荫全,陈克修;菲律宾的陈永栽,陈觉中;印尼的陈大江,陈子兴;马来西亚的陈伯勤,陈志远,陈金火,陈振南,陈忠宪;新加坡的陈德薰,陈家和 ,陈振傅;美国的陈霖;法国的陈克威兄弟;加拿大的陈少雄;澳大利亚的陈锡恩;马达加斯加的陈福半;澳洲的陈秉达;台湾的陈由豪,陈朝传,陈国和;港,澳的陈廷骅,陈曾熙,陈泽富,陈启宗,陈斌。其中,被列入“超级富豪榜”的有三位,即陈有汉,排名第十,拥有财富约五十五亿美元;陈永栽,排名第十八,拥有财富超过四十亿美元;陈廷骅,排名第四十七,拥有财富约二十亿美元。

陈氏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五大姓,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四点五三巴仙,分布很广,以南方居多,除台湾外,以广东为最,广东陈姓约占全省人口的十巴仙以上,广东,四川,福建,浙江,江苏,河南,河北,湖南,山东九省陈姓,约占中国汉族陈姓人口的六十七巴仙。陈姓不仅是汉族大姓,而且在古今许多少数民族民族中已有分布。例如,宋代党项羌所建的西夏国有陈姓;金时女真人完颜氏,汉姓为陈;明,清时云南临安府落恐甸长官司副长官为陈,系哈尼族;世居沈阳,辽阳的清代满洲人有陈姓;清代高丽人有陈姓;清代满洲入旗姓陈佳氏,后改为陈氏;清代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,中甸厅守备,均为陈姓,系藏族;拉牯族瓦氏,汉姓为陈;云南芒人度旺氏,汉姓为陈;佤族斯木古氏,汉姓为陈;鄂伦春族卡格吉尔氏,汉姓为陈;台湾土族曾被迫使用志良,比野等日本姓,台湾光复后奉命废除日本姓,选择了汉族陈姓,朝鲜,哈尼,布依,土家,蒙古,傈傈,保安,东乡,京,黎,壮,侗,瑶,回,土,白,羌等民族中均有陈姓。此外,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,台湾陈姓曾被迫改用本性颍川,东,东村,东泽,东田,安田,伊东,田中等,至1945年台湾光复,才奉命全部恢复陈姓。

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