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佛颍川陈氏公会 Theng Chuan Tan Clan Association Johor (Tan Clan Johor)

姓氏时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,也是人们血缘关系的标志。人的姓是先天的,一生下来就以父亲的姓(也有按母亲的姓)为自己的姓,终生使用,一直不变,还要传给下一代。但是,由于皇帝赐姓,避皇帝或尊亲的名讳,避仇避难或攀附名人等多种原因,也有中途改姓的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,有其他姓改为陈姓的,无疑为陈姓增添了新的成员;也有陈姓改为其他姓氏的,自然也会减少陈姓的人口。这种现象叫做“改姓入宗” 。例如:

浙江海宁陈氏,原系曹姓,唐代末年有个叫曹宪来的人,娶陈氏之女为妻,生了四个儿子,都姓母亲陈氏之姓,这一支曹姓便销声匿迹了。到了宋代,陈姓后裔中有一个叫陈文龙的,做了高官显宦,官至参加政事(副宰相)。陈姓成了海宁望族。浙江海宁一姓高的人家,是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,几经陵谷变迁,他的后裔默默居住在海宁,成了普通百姓。传到第十四代高琼时,历史进入元朝,他因穷困潦倒,衣食无着,只得入赘陈氏之家,高姓也改为陈姓了。西晋末年的陈元达,原来姓高,曾在匈奴人刘聪建立的汉国任职,因为占卜者说他的生辰八字妨忌父亲,便改姓为陈氏。隋朝时杨坚又一位心腹谋士叫陈茂,他原本是河东欹姓人,却冒姓陈氏,并被受封为伯爵。隋朝还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,原来是陇佑(泛指龙山以地区,约相当于今甘肃陇山,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)地区的胡人,姓白,甚得杨坚宠信,官至柱国,兰,利二州总管,封北郡陈公,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。明朝统一全国后,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,往往赐给汉姓汉名,如恰恰赐名陈守忠,哈哈赐名陈元等。明成祖时,灭安南国黎朝,国王黎季厘宗族大多移居中国,其子改名陈澄。官至工部尚书。

陈姓改为其他姓的:西魏时,赐许昌公陈忻尉迟,不过,时间很短,至隋初又恢复了陈姓;明朝末年,湖南湘潭陈氏,因遭家难,有一人冒姓郭,称为郭金台。

值得一提的还有陈姓的水上居民。“水上居民”旧称疍民或疍户,指在广东,福建,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,多是以船为家。那么。陈姓疍民是怎样形成的呢?《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》说:“疍民常在水上,操舟为业,相传乃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。”与疍民相似的还有堕民,白眉初《中国人文地理》解释道:“堕民起源又二说,一说明初虏陈友谅之部,编之为丐户” ;“明太祖灭陈友谅,虏其子孙九族贬入舟居,践乐户,不与齐民齿。”陈友谅本是渔家子,在元宋农民大起义中参加红巾军,后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力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,和朱元璋分庭抗礼;1360年,他杀红巾军首领徐寿辉,自称汉帝,更引起朱元璋的愤恨;1363年,他与朱元璋军在鄱阳湖一带决战,大败,八月,他从湖口突围出长江,中箭身亡,全军覆没,其子孙及部下受到朱元璋的残酷迫害。从上述两书的记载可知。陈友谅的“子孙九族”及部署被俘后,全部强制作疍民或堕民(既丐户),从此,陈氏疍民靠一叶扁舟,漂泊在风浪中,成为在水上觅食求生存的贫苦劳动者 。

陈氏疍民虽然很苦,但毕竟保留了家族系统的称号,仍然姓陈,而台湾的陈氏,一度曾被请略者强制改为异族姓氏,比疍民更为悲惨。据《台湾省通志》记载,日本侵略者侵占台湾时期,曾强迫台湾陈姓改用日本的颍川,东,东村,东泽,东田,安田,伊东,田中等姓氏,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,这些姓才全部恢复为陈姓。此外,日本侵略者侵占台湾期间,还曾强迫台湾土族姓志良,比野等日本姓。1945年台湾光复,姓志良,比野等日本姓的台湾土著,经重新选择,仍采用汉族陈姓。

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