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佛颍川陈氏公会 Theng Chuan Tan Clan Association Johor (Tan Clan Johor)

陈姓支派甚多,谱牒也有多种,《中国家谱目录》一书收有陈姓家谱一百二十六种,最早是修于清代咸丰十一年(1861年) ,最晚的修于1949年,这是个不准确,不完备的统计,如《陈氏千七郎公族谱》就未包括在内。关于陈氏族谱,因数量甚多,不能一一列举,这里择其有代表性者略加介绍,以奎其崖略。

《江洲义门陈氏世系表》详细记载了陈朝灭亡之后,陈叔明随其兄沉厚铢(叔宝)一起迁往长城,其后世陈伯宣迁往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,成为江洲义门陈氏开山始祖,繁衍生息了十九代的大致情况。

修于明代的《陈氏兆祥宗谱》,其中记叙陈氏南迁至立义门,又自义门分析庄田,“星罗棋布于七十余州县,各立门户,支谱日增” 。又说,徙居“于江,浙,湖,闽,徽,宁,松等处,约四十余派,亦十之一二,未必能尽吾族四海之众也” 。江洲义门陈氏的分析,是陈氏历史上较大的一次,以后还有过一些在较小范围的分析。如元朝末年有一支“陈氏千七郎公” ,迁往广东揭西县,为一世祖,自称是颍川陈实之后。这一支的后裔民国初年迁往泰国合艾及南海诸岛,1984年陈氏二十二孙陈绍文会淮阳祭拜祖宗,并编有《陈氏千七郎公族谱》 。

《东林山志》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陈英士的家谱。该谱叙述陈英士的先世由河南陈州(淮阳)辗转南迁,到了浙江省归安县的东林,始迁祖为陈镇,陈英士是其二十六世孙。现存的《东林山志》是陈英士的第十二世祖,明代陈琦(字耕读)编撰的。陈氏九世孙,元代陈瑞的长子陈贞,於明初洪武年间以贤良荐授承事郎升太常寺典簿,陈瑞的次子陈恭则在家守业。陈氏从十七世祖陈应洛由东林迁往浙江湖内城内,其时已是明朝末年。先卜居湖内城内天守寺前的鱼斗亭。后来迁往五昌里。陈立夫是陈英士之侄。陈氏从十四世至十八世都是科第出生,做过县令乃至中央一级的官,且都政绩昭昭。如今陈家在国内外的子孙,都以武昌里为他们的祖居老屋。

《始兴(今属广东)笃庆堂陈氏五修族谱》说:“宋,元之际,宋保徙居惠州,宗起皆子成玉,孙凤安由闽省福建迁虔州(江西漳州)之桃川,筠竹,凤安长子明善,仍安旧址;三子明远,徙居惠州博罗,次子明达(仁盛)於明洪武年间迁始兴开墓,支传五房。”这表明宋,元鼎革之际,中原士庶纷纷南下,陈姓有的到了江西,有的则到了广东。

为了区分家族的世系次第。陈氏许多族谱里都列有辈分用字,例如,湖南岳阳陈氏的辈分排行是:

青云其捷步,恢振赐书荣;

义重传家远,修齐赞治平。

续谱:

光华开复旦,万国庆常新;

任巨资英俊,行成在礼仁。

合群敦孝友,奕世绍文明;

谟寻承先泽,贤才望后昆。

同宗隆爱敬,念祖倍尊亲;

达道宜兼善,兴邦贵正伦。

均权依宪法,笃志建洪勋;

位禄偕名寿,千秋典策馨。

台湾台中县后里乡旧社村《旧色暮江颍川族谱》修于1952年,全谱分两大部分,一是序文,二是小传,这是1952 年十八世陈安等人为求“后裔若辈,益加自勉砥砺,互昵爱护,各尽天赋,更加努力,展谋同享共荣,显祖耀宗,以报祖恩”手写而成,序言说明旧社陈家原籍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东边乡四十二都,至第十二世陈守公与其长兄陈密公一同携眷来台。时间在清代乾隆二十年(1755年)前后,其中陈守迁至今大甲溪北岸与大安溪之间,当时称为麻薯旧社之地,今日行政区划为台中县后里乡旧社村所在。

广东梅县《陈氏族谱》载,南北朝时,有南朝一支陈姓流入福建宁化。到宋末九十世万顷时迁居福建宁化石壁,其曾孙仕林移居江西漳州府长宁县。仕林有二子,次子贽初迁江西吉安,后居广东始宁。九十四世豪,生子三人,其长子中兴,生子十八人:念二郎移居惠州和平,念三郎迁居兴宁,念四,念五,念十一,念十四郎溪广东嘉应州,念七郎迁上杭(今属福建),念六,念九郎移江西信丰,念八郎初徙武平转徙九江,念十郎,念十七郎移广东平远,念十六郎迁江西漳州,念十八郎之次子德兴,元代进士,移居嘉应州。

advertisement